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理论学习成果七 |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马克思主义素养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1/20 14:44   浏览次数: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马克思主义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中奇  

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2019年9月开始,在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高等学校和其他基层组织开展。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学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六个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切实实地培育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对于未来社会理想状态的科学预测,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首先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心中有这样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无穷的力量。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由此可见,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的政党,人民群众的政党。因此,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要具有现实主义的情怀和国际主义的视野。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这种现实的社会运动是一个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客观的时代条件出发,不断满足人的现实利益需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与现实运动。因此,现实主义的情怀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必备的素养。另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而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业,而且还是全世界全人类得以解放和发展进步的事业,所以,国际主义的视野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必备的素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本身所固有的国际主义视野的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而言,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还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形态,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这种社会形态的社会性质,在这个社会形态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来说,人民至上、劳动优先、共同富裕等都应该是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有共产党员都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先进代表。  

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坚定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早在1844年2月,年轻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各自发表了两篇文章,马克思发表的文章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恩格斯发表的文章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这四篇文章发表,表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自此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立场上牢牢地站在无产阶级的一方,为无产阶级呐喊,为劳动群众代言,为人民解放斗争,一生都没有改变过。  

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劳动群众创造了精神文化。再次,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者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为伟业。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政治立场上就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格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塑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中国革命道德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要为群众服务、为大众服务、为大众谋幸福、为人民利益献身,并认为这是对一切革命战士和先进分子的要求。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在这篇讲演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可以说,全心全意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的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所有道德现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还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一个民族要有理论思维,首先是这个民族的精英群体要有理论思维。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群体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是一个具有很强理论性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具有较强理论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能力是一种历史的理论思维能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本身表现的就是一种历史的理论思维方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历史科学”,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创立的唯物史观,其基本原理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显而易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历史的理论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思维能力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所谓“唯物的”,就是说在观察历史的时候,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所谓“辩证的”,就是说在理解历史的时候,要懂得一定时代中各种经济形式,以及一切和这些经济形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之上的各种上层建筑,都是暂时性和历史性的形式。  


上一篇:理论学习成果八 | 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下一篇:文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赴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